新浪官方微博    豆瓣官方小站

浏览过的商品

我们营业的时间
9:00-18:00
关闭在线客服
中医诊断十四法(第3版)
 
中医诊断十四法(第3版)
中医诊断十四法(第3版)
 
查看商品相册

中医诊断十四法(第3版)

内容全面翔实,插图明确易懂,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 货号:9787534990083
  • 市场价:¥35.00
  • 销售价:¥28.00
购买数量:

《中医诊断十四法》是由名中医刘强院长编写。本次修订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对头诊、面诊、鼻诊、耳诊、眼诊、手掌纹诊等14种诊法作了全面补充,使其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更加完整。修改后的《中医诊断十四法》,内容更为全面翔实,插图明确易懂,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暂无

《中医诊断十四法》自出版以来,以其重点突出、诊断方法准确、内容通俗易懂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青睐。先后11次印刷,发行量高达150 000册,并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诊断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着为医者、患者服务,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此次对原书进行修订。在保持原书风格的基础上,对内容和章节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充实了眼诊、耳诊、唇诊、人中诊、甲诊、手诊、足诊的内容,特别增加手掌纹诊的新内容,为本书又增加了亮点。第3次修订后,全书共分14章61个大问题,着重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对头诊、面诊、鼻诊、手诊及掌纹诊等14种诊断方法作了全面阐述。为便于读者理解书的内容,又增加了部分插图。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吸收近年来中医药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力求反映中医诊断学方面的新进展。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作者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 强


第一章 头诊

一、头诊的理论依据

二、头部望诊法

(一)望形态

(二)望动态

三、头部触诊法

(一)囟门触诊法

(二)百会穴触诊法

第二章 面诊

一、面诊的理论依据

二、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

(一)古代面部脏腑分属

(二)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三、面部色诊法

(一)望色十法

(二)面部五色主病

四、现代面诊法

五、现代面诊研究

(一)面部蟹爪纹分布与疾病

(二)望印堂诊法

(三)面部色诊与危重病

(四)胃胆疾病与色诊

(五)小儿疾病与色诊

第三章 鼻诊

一、鼻诊的理论依据

二、鼻部与脏腑对应分布

三、鼻部色诊

四、鼻部形态与疾病

五、山根色泽、形态诊法

(一)山根色诊主病

(二)山根络脉形态主病

第四章 人中诊

一、人中诊的理论依据

二、人中色诊

三、人中形态与疾病

第五章 唇诊

一、唇诊的理论依据

二、唇的脏腑对应分布与主病

三、望唇色

四、唇的形态主病

五、唇系带诊痔疾法

第六章 舌诊

一、舌诊的理论依据

二、舌体的脏腑对应分布

三、舌的形态主病

(一)舌形异常

(二)舌态异常

四、舌质主病

五、舌苔主病

(一)苔色异常主病

(二)苔质异常主病

六、舌下诊法

(一)舌下的五脏定位

(二)正常的舌下络脉

(三)舌下异常的病理改变

第七章 眼诊

一、眼诊的理论依据

二、彭氏眼诊法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

(二)络脉形色诊法

三、白睛诊法

(一)白睛脏腑定位

(二)白睛络脉识病法

(三)白睛识病与临床

四、黑睛诊法

(一)虹膜的结构及功能

(二)虹膜定位法

(三)虹膜诊法的几种异常改变

(四)检查方法

第八章 耳诊

一、耳诊的理论依据

(一)耳与肾的关系

(二)耳与心的关系

(三)耳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二、耳郭的形态

(一)前外侧面

(二)后内侧面

三、耳郭的脏腑分属

(一)三角窝部分(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二)耳甲艇部分(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三)耳轮脚周围部分(耳轮脚周围部分相当于消化系统)

(四)耳甲腔部分(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五)轮屏切迹部分(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六)对耳屏部分(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七)耳屏部分(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八)屏上切迹部分(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九)屏间切迹部分(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十)耳垂部分(耳垂相当于颜面部)

(十一)耳轮部分

(十二)耳舟部分(耳舟相当于上肢)

(十三)对耳轮上脚部分(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十四)对耳轮下脚部分(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十五)对耳轮部分(对耳轮相当于脊柱和躯干)

(十六)耳郭后背部分

四、耳穴视诊法

(一)视诊的准备

(二)视诊的方法

(三)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

(四)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五)常见疾病耳穴视诊阳性反应举例

(六)耳郭色泽与疾病

五、耳穴触诊法

(一)点压法

(二)划压法

六、耳穴染色法

七、耳穴电测法

(一)耳穴电测法基本原理

(二)耳穴探测的注意事项

第九章 腹诊

一、腹诊的理论依据

二、腹部部位划分

三、腹部色泽、形态诊病

(一)腹部色泽主病

(二)腹部形态主病

四、腹部经穴诊病

五、腹部全息诊法

六、常见腹证与诊法

(一)常见的腹证

(二)腹诊的方法

第十章 脐诊

一、脐诊的理论依据

二、脐八卦诊法

(一)脐八卦分属

(二)脐八卦诊法

三、脐部色诊

四、脐形态与脐位主病

(一)脐形态主病

(二)脐位主病

五、脐部动气主病

(一)脐上动气

(二)当脐动气

(三)脐下动气

第十一章 背俞穴诊

一、背俞穴诊的理论依据

二、背部俞穴的分布

三、背部俞穴诊察方法

四、俞穴诊断与主病

(一)望诊

(二)触诊

附:特异诊断方法

(一)华佗夹脊穴诊断颈椎病

(二)天突穴触诊判断妊娠

第十二章 手诊

一、手诊的理论依据

二、手型与疾病

(一)原始型

(二)四方型

(三)胖嫩型

(四)汤匙型

(五)竹节型

(六)圆锥型

(七)柔弱型

(八)混合型

(九)乌骨型

(十)变异型

三、手指形态与疾病

(一)指的形态变化与疾病

(二)五指形态与脏腑盛衰

四、望掌色与疾病

(一)青色

(二)赤色

(三)黄色

(四)白色

(五)黑色

五、望手丘与疾病

(一)大鱼际丘

(二)小鱼际丘

(三)示指根丘

(四)中指根丘

(五)环指根丘

(六)小指根丘

(七)酸碱体质的划分

六、掌纹诊病

(一)掌纹的观察

(二)常见掌纹与疾病

(三)常见异常纹的病理反映

七、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一)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分布

(二)第二掌骨侧测试法

(三)测试结果与疾病判断

第十三章 指甲诊

一、指甲诊的理论依据

二、李氏指甲诊法

(一)十指的脏腑对应分属

(二)正常人指甲形态与体质关系

(三)指甲形态与疾病关系

三、王氏指甲诊法

(一)指甲与生物全息

(二)指甲的脏器对应划分及主病

(三)指甲常见的气血符号

(四)指甲诊察方法

四、指甲形态与疾病

第十四章 足诊

一、足诊的理论依据

二、足反射诊法

(一)足反射区定位

(二)足反射区诊察方法

三、足形态望诊

(一)足部望诊方法

(二)足形态异常与疾病


详细参数

基本信息
ISBN978-7-5349-9008-3
定价35.00
出版日期2018-01
作者刘强
纸张平装
开本32开
字数167000
版次3

购买咨询(已有0条咨询)

如果您对本图书有什么问题,请提问咨询!

发表咨询

*咨询标题:
*联系方式:(可以是电话、email、qq等)
*咨询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商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如果您对本书有什么评价或经验,欢迎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联系方式:(可以是电话、email、qq等)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