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识别与利用指南本书包括野菜形态识别、认识野菜和野菜类群三部分内容。
|
王亚平,女,1980年1月出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13年6月11日,执行神舟十号任务,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十二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首批“国家科普大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野菜野果营养丰富,具有独特风味,无农药污染,食用安全,
是重要的可食性菌物、植物资源。在我国农村和城镇郊外,野菜
野果种类多、产量大、再生能力强,而且大多数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医药功效和保健功能。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
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绿色消费、野外生存技
能等越来越关注,正在形成当前社会一个全新的生活生存理念。
人们对野菜野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食用价值和地位不断上升,
野菜野果在许多地方早已进入农贸市场和超市,而且种类在逐步
增多,它们不但在宾馆、饭店、酒楼、度假村、乡村农家乐中作
为特种风味上了餐桌,还作为保健食品而深受青睐,同时也成为
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我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走出家门,参与登山、
徒步穿越、攀岩等户外探险活动。但是,由于相应的野外生存知
识普及有限,探险者时有意外发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可食用的
野菜野果,就可以大大提高遇险者的生存概率。一些大专院校和
中学,除了开展传统的军训以外,还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野
外生存训练,使其掌握在野外识别可食用野菜野果的能力。但大
多数人对野菜野果的种类、形态、采集时间、加工方法和医药价
值缺乏全面的了解 , 尤其是部分野菜野果含有有毒成分 , 若误食
或多食,不仅危害人体健康 , 还会危及生命。还有不法之徒,以
前 言
图片提供者
名词与术语形态图 :仿《食用蘑菇》(应建浙,赵继鼎,卯晓岚,
1982)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72)
植物形态线描图 :仿《中国高等植物》(傅立国,陈潭清,
郎楷永,洪涛,林祁,李勇,1999—2009)
彩色照片 : 安明态 邓 红 段林东 傅连中 黄程前
李明红 李鹏伟 李晓娟 林 祁 林秦文
林 云 刘彬彬 刘 冰 刘 晓 刘永刚
罗天琳 孙忠民 屠鹏飞 王亮生 王瑞江
吴 轩 严岳鸿 杨成华 姚一建 叶建飞
叶学华 赵 阳 周重建 崔清国 张树仁
张志耘
中国植物图像库(www.plantphoto.cn)提供彩色照片代理授权。
22
野菜识别与利用指南 前 言
3
假乱真、以伪充真,兜售假品、伪品甚至毒品植物,牟取不义之财。
因此 , 我们只有掌握一些菌物学和植物学知识 , 才能准确识别辨
认可食用的野菜野果 , 从而做到科学、安全及放心地食用。
本书主要编写成员曾承担我国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中的“野
外常见植物识别”课程讲授,在对前期航天员培训用教案讲义补
充与整理的基础上,编写成《中国野菜野果的识别与利用》野菜
卷和野果卷,在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中应用。今在中国航天员科
研训练中心“野外常见可食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支持
下,在保持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而实用的基础上,
特将此书重新精选编排,选择常见种类,改编为《野菜识别图鉴》
和《野果识别图鉴》,内容浅显,开本大小携带方便。在改编版
中减掉分布范围不广的种、一些需要经过一定处理才便于食用的
种、一些有小毒而不宜多食和不宜经常食用的种,也省去国外分
布记述、拉丁学名索引、参考文献等,并对各类群及其识别要点、
分布与生境、食用部位与食用方法、食疗保健与药用功能等内容
做了规范化描述,使之既可作为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的教学参考
书,又可作为提高普通公众野外生存技能、开发利用可食用野菜
野果而服务于“三农”、丰富人们“菜篮子”的大众科普书。
本着普及菌物和植物分类学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
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
的,我们在航天员课程教案讲义基础上补充和丰富了大量内容,
涉及 7 500 余种世界性的可食用野菜,对其中常见的 502 种中国
野菜提供高清彩色照片和形态线描图,对其进行形态识别要点描
述,对它们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采集食用部位与食用方法、
食疗保健与药用功能(含药性中的四气、五味、归经等内容)、
注意事项等做详细介绍,还对与野菜形态相似的有毒、不可食用
或伪品野菜的形态特征做比对鉴定区分 , 并讲解误食有毒野菜后
的简易常规救治或解毒知识。因此,本书是将菌物和植物分类学
知识科普化,并运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可食用野生菌物和植物
资源开发与利用中。
编 者
2020 年 7 月
本书包括野菜形态识别、认识野菜和野菜类群三部分内容。野菜形态
识别部分介绍了野菜形态常用的名词与术语;认识野菜部分介绍了野菜的含
义、野菜的特点、野菜采食的注意事项、野菜的分类、野菜的食用方法等内
容。野菜类群部分重点介绍 44 种菌物野菜、36 种藻类野菜、16 种蕨类野菜
和406种被子植物野菜,包括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分布与生
境、食用部位与食用方法、食疗保健与药用功能、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相
关科、属类群形态识别要点的介绍,读者能举一反三地识别世界性野菜7 500
余种。书中对每种重点介绍的野菜配有原植物采摘季节的形态彩色照片或形
态线描图,便于普通大众野外识别与采集。
目 录
第一部分 野菜形态识别常用的名词与术语
一、菌物 /2
二、藻类 /5
三、根 /6
四、茎 /7
五、叶 /11
六、花 /16
七、果实和种子 /22
八、附属器官、质地 /25
第二部分 认识野菜
一、野菜的含义 /34
二、野菜的特点 /34
三、野菜的分类 /37
2 2
野菜识别与利用指南
四、野菜采食的注意事项 /38
五、野菜的食用方法 /46
第三部分 野菜类群
一、菌物野菜 /54
二、藻类野菜 /99
三、蕨类野菜 /129
四、被子植物野菜 /147
(一)根类野菜 /147
(二)茎类野菜 /189
(三)叶类野菜 /313
( 四 ) 花类野菜 /528
中文名称索引 /569
基本信息 | |
ISBN | 9787572504167 |
---|---|
定价 | 79 |
出版日期 | 2021.7 |
作者 | 王亚平 |
责任编辑 | 杨秀芳 |
装帧 | 平 |
纸张 | 铜版纸 |
开本 | 32 |
字数 | 45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页码 | 580 |